(文:静心琳听)
你家孩子是不是每天都延时放学?延时放学后还有大量家庭作业?每天家庭作业都写到半夜?
我经常看到家长在网络上各种吐槽:
“小学生每天延时放学,放学回到家天色很晚了,很晚也就罢了,放学后还有家庭作业,家庭作业也就罢了,还每天写到半夜。
孩子作业多也就罢了,还得各种打卡,打卡也就罢了,各种app下载,打完这个平台打那个平台,还好,这一代父母都精通电子产品。
小学生低年级就起早贪黑地赶时间上学,在校那么久,回家后还需要家长辅导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家长每天上班累成狗,下班还得当家庭教师,和厌作业的孩子较量周旋。
每天如此: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一提学习焦虑急躁……”
每当看到各种吐槽各种抱怨,我都回复一两句。
家长们抱怨延时放学晚时,我会追评一句:这不是当初全网家长苦苦争取来的“延时放学”吗?当初大家各种埋怨学校放学早,说家长没时间接孩子,这不,“延时放学”就来了。
家长们抱怨作业多的时候,我都会问:这不是多数家长所希望的吗?我亲历过几个场景:家长用各种方式呵斥、抱怨学校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少。很多学校为了满足家长需求,就要求任课老师多留家庭作业。
这类抱怨这类吐槽在网上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因为职业问题,网络大数据不仅给我推送家长们的吐槽,还会推送一线教师们的心声:一线教师们何尝不是“作业多”啊。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但是大环境下的教师们,“安心地上课”已成为一种奢望。
很多学校要求做事要留痕,所以老师们也得各种打卡各种拍照,各种图文视频来“留痕”。
一次简单家访要写访前计划,家访中要拍图片视频,要图文记录,还要写访后反思。
就连一次班级大扫除都要记录出一大堆图文……
教师们的作业不比学生们少啊!他们应付着上级每一项检查、沟通着那些难缠又较真的家长、写着各种计划各种总结。
“安静地上课”已成为这一代教师的奢望。
网上有人总结:如今,老师不像老师、家长不像家长、孩子不像孩子……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我的读书生涯里,为什么自己偏偏对小学记忆异常清晰。
我上过80年代的“育红班”,读了“五年制”的小学,如今在电脑前码字,对童年时光的记忆常常是信手拈来。
童年在我的心底,像繁星闪闪亮亮,像杨絮轻轻盈盈。
儿童时的那些小趣,不经意间就会被鼠标化成文字,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亲切。
我想,大概是因为童年时光很美好,才如此让我深深记得,且愿意回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美好的童年生活无非就是开心玩耍、无忧无虑。
作为一个80后乡村孩子,我的童年是五彩斑斓的四季,田间地头的记忆,满村奔跑的肆意。
再看看如今坐在班级里的孩子,就连课间十分钟也被叮嘱着:“别乱跑、别追逐、别打闹”,一整天坐在班级里,抄啊写啊、上课啊、作业啊、提高啊、进步啊!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望生成才”也是教师和学校的愿望。
但是,我还是想说,把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
工作上,我的角色是老师,我希望通过学生的好成绩来展示我的教学能力。
在家里,我的角色是家长,我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绩不要挂钩其老师的工作业绩。
当我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我用20年的教龄告诉自己:孩子是我生的,基因是我给的,孩子每天那么辛苦地做大量作业,他们已经尽力了,成绩的好坏不是他们的错……
我早就接受了自家孩子就是一个普通孩子,至于普通到什么程度,得看孩子以后的发育。
也许很多妈妈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心理路程:孩子呱呱坠地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孩子能改变世界,孩子牙牙学语时经常语出惊人,我们觉得自家孩子像是个天才。
但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上了中学……我们却慢慢地被现实打脸,不得不接受自家孩子就是一个普通孩子。
我们经常很疑惑,当年的自己也算个学霸啊,怎么就生一个普通孩子呢,但疑惑又如何,基因的排列组合也是随机的,摊上什么就是什么。
普通孩子的普通程度也因人而异:普通到他可能不是学霸,普通到他可能是个学渣。普通到他可能会听不懂数学,普通到他的五百字作文全靠拼凑。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唯美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只需要静等花开。
我不敢用这个鸡汤宽慰自己,但我也想客观地来个举例。
我记得苏洵50多岁时才文名大盛,我还记得陈忠实40多岁才写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
教学20年来,我也见证了一些“小学成绩平平读了高中才奋起”的事例。
我深深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因写不出200字的作文被老师骂得汗颜无地,而今我随便凑出2000字来,却也算容易。
看着孩子每天起早贪黑地上学,披星戴月地写作业,还换不到一份好成绩,我深深地心疼着这一群普通孩子。
因为他们的普通,他们已经被社会抛弃、被学校嫌弃,所以,父母是他们的唯一。
所以,我想说一声:孩子,成绩好不好,都不能影响我爱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