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

回顾2022年一季度,全球经济经历短暂复苏后重陷跌势。扰动因素包括疫情全球扩散、刺激政策降温、宏观经济周期错位这三类,同时俄乌冲突升级、多次强烈地震、城市封控管理等突发事件,都令刚有回暖迹象的全球经济遭到当头一棒。

具体到电子制造产业,历时两年的复苏进程并未达到预期,供应链紧张仍是主要压力;叠加3月至今防疫措施进一步收紧而导致多地工厂停工停产,制造业生产经营压力激增——该如何应对和调整,成为本季度调查的聚焦点。

Q1行情如同过山车

与全球经济走势同步的是,全球电子制造产业在Q1也经历了先涨后跌的过山车式行情。

1月,随着新一年钟声敲响,多家手机厂商陆续发布年度新品,人们的消费欲望触底反弹,消费类电子市场有所回暖,推动了电子制造产业的良好开局。2月上半月,北京冬奥会取得巨大成功,不仅赢得来自世界各地的称赞,还让全球看到中国科技的进步与机遇,有望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新动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2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2个月稳定在枯荣线以上,均值为54.8%,较去年同期略低0.2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复苏平稳,存在较大增长空间。至于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中国,1至2月市场需求整体回升,企业生产保持上升,多数行业增速回升,企业对后市预期较为乐观。

然而2月下半月以来,变故频发,全球电子制造产业回暖进程一落千丈。

国际上,俄乌冲突升级,迅速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战争;由于乌克兰是氖气(芯片原材料之一)的重要出口国,俄乌冲突也会对芯片和汽车产业链产生扰动。同时,美国举起“制裁之刃”对准俄罗斯,再次精准打击了全球半导体供应秩序。日本频传地震,多家半导体厂商受此影响。3月全球制造业PMI显示,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制造业PMI较2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欧洲制造业PMI降幅最为明显,如俄罗斯3月PMI环比下降4.5个百分点。

中国方面,3月台湾地区地震、停电纷至沓来;内地与香港特区仍然未能正常通关;大陆多地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导致个别地区不得不短暂停工停产;以及长时间的缺货下,紧缺料号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整个3月国内制造业供应链受阻,生产秩序受到影响,整体需求尤其是消费品需求转为疲弱。从数据看,3月中国PMI录得48.1,降至2020年初首轮疫情防控以来最低水平。

由于调查时间有限,本季度调查样本均来自中国本土OEM、ODM、EMS等厂商,以此观察,疫情“回马枪”之下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应对之策。

6成工厂停工停产、出货量采购量双降

因防疫措施进一步收紧,有64%的受访企业表示,Q1期间工厂曾被迫停工停产,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明显冲击。(图1)尤其是深圳、上海作为中国电子制造业的两大重镇,先后正面遭遇奥秘克戎的重击,是本季度停工停产的高发地。

所幸的是,大部分的工厂仅是短暂停工停产,3月底已经恢复生产经营;仅有7%的工厂仍在停工停产。《国际电子商情》特意联系了这7%受访企业,他们集中在吉林、天津、河北、上海等防疫严峻的地区。

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

上述结果说明,疫情扩散所导致的停工停产对制造工厂带来了实际性的打击。具体打击有多大呢?可以从整个季度的出货量和采购量来分析。

如图2-3显示,除去未停工停产的企业样本,半数以上的受访企业均在今年Q1同比下调了出货量和采购量。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降低了出货量,超过二分之一的企业减少了采购量。

不难看出,疫情导致停工停产必然影响工厂出货量表现,而工厂采购量的调整相对有滞后性,需要观察下个季度数据。虽然出货量和采购量均有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不算大,集中在10%-20%左右。

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世界贸易一个中转港,由于疫情防控等因素,中国本土与香港特区仍然未能正常通关,这对本土制造工厂同样造成不少困扰。如图4显示,近八成受访企业表示工厂有受此负面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港口关闭或堵塞,货物进不来”占了54%,其次是运输成本上升、人员流通未能回复正常、物料成本上升等。

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

Q1紧缺的元器件品类及品牌

除了疫情防控、停工提产、港口堵塞等压力以外,“缺芯”阴霾依然笼罩着整个电子产业链。图5所示,紧缺度前六的元器件品牌是:TI(17%)、ST(14%)、Infineon(10%)、NXP(9%)、onsemi(9%)和***DI(6%)。

环比去年Q4,Q1有6个品牌紧缺程度上升,7个品牌的紧缺程度下降,10个品牌保持不变。其中上升部分,onsemi上升两个百分点,ST、Infineon、Renesas、TDK、KIOXI***均上升一个百分点。此外也有受访企业表示Microchip、Realtek、Cypress等海外品牌在Q1有紧缺表现。

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

品类方面(图6),紧缺度高的元器件品类依次是:电源管理芯片(18%)、MCU(18%)、模拟芯片(13%)、MOSFET(9%)、CPU/GPU(6%)、存储器(6%)、FPG***(5%)、IGBT(5%)、显示/显示驱动器(5%)。

环比去年Q4,Q1紧缺的元器件品类变化不大,FPG***、MCU、IGBT、显示/显示驱动芯片、电阻这5类的紧缺度有上升,其余趋于稳定。值得一提是,CPU/GPU紧缺程度明显下降,从去年Q4的10%下降到今年Q1的6%,我们认为是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不旺所致。

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

应对举措:国产替代、加价采购、超额下单

在如此市场压力下,工厂采购端会不会考虑选用中国本土品牌来保障生产?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图7)

数量上,主要采购海外品牌器件的企业占多数,约占总样本数的55%;其次是采购中国本土品牌的工厂,占总数的32%;采购海内外品牌一样多的工厂仅有8%;全部采购海外品牌的工厂有3%,完全采购中国本土品牌的工厂有2%。这组数据说明,尽管国产替代热潮不减,但出于综合考虑,国内工厂采购端仍然以海外品牌为主,国产替代任重而道远。

采购费用上,受访企业在海外品牌器件的支出上远高于中国本土品牌。这一方面源于中国本土品牌多数为中低端、成熟的产品线,性价比优势强,采购费用低;另一方面海外品牌集中在中高端、车规领域,器件单价高,货期较长,还有可能叠加运输成本压力,导致整个采购成本偏高。所以从工厂采购端的成本考虑,国产替代一定是大势所趋。

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

另外,加价采购也成为企业在万不得已时的应对举措。如图8所示,加价采购元器件的现象在去年Q3凸显,Q4有所缓解,但今年Q1又开始反弹。

  • “加价也买不到”从去年Q4的5%激增至今年Q1的9%,甚至超过去年Q3的6%,属历史最高点;
  • “加价100%以上”区间里,300%以上区间有增加,100%至300%的区间减少;
  • “加价10%至100%”区间较去年Q4有所上升,但总体低于去年Q3水平;
  • “加价0至10%”区间先升后降,去年Q3是18%,Q4是23%,今年Q1是19%。
  • “没有加价采购”区间每一季度略升一个百分点。

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

至于超额下单现象也有反弹。图9所示,2021上半年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会通过超额下单、重复下单,以此来保障能拿到货;下半年由于缺货情况有部分缓解,超额下单的现象明显减少,来到Q4已有半数的企业不会超额下单。然而,眼看着逐步恢复向好,2022年Q1却又回到去年Q3水平,将近55%的工厂采购端有超额下单情况。

办公用品采购报告(采购报告申请)

小结

从深圳和上海的复工复产经验来看,数字化、智能化在工厂维持生产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线上办公、远程操作、柔性生产带来的效果极其明显。

一位要求匿名的深圳制造工厂负责人表示:“尽管深圳封控一周,工厂机器都停了下来,但影响最大的是港口货运,其他部门居家办公的效率并没有降低。因为公司主营家庭娱乐类的消费产品,一季度订单额明显上升,工厂复工后开足马力,迅速进入忙建设、抢进度的状态。”

另外在流通环节,作为中国重要的电子元器件交易集散地,深圳华强北商圈自深圳“0215”疫情以来遭遇多次短暂歇业。所幸歇业的影响,最多只可能是延后发货而已,并不会影响公司实际运作,商户会通过线上办公来接单。

与此同时,更多企业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例如储备口罩、消毒用品等相关医疗物品,登记人员/货物流动信息,以及准备居家办公/封闭管理的条件和设备等等,积极配合政府后续的防疫工作安排,生产防疫两不误。

事实上,去年底业界对2022年的研判相对乐观,本以为一切已经好转,但又被打回原点,各项数据均让人有一种“梦回2020”的感觉。不过《国际电子商情》认为,今年是新冠疫情大流行第三年,业界上下游企业已有意识地开展系统级防疫工作,随时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准备,目前的低迷状态很可能是暂时的,并深信很快将回归正轨。

责编:Momoz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