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论纲

    【讲义文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论纲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培育与践行内在统一。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路径在于培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掌握群众,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推动现代人的发展的精神需要,关键在于两个因素:理论的主体性和理论本身的魅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遵循理论发展的逻辑、实践发展的逻辑和文化发展的逻辑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逻辑;知行合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及今后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公民社会在精神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 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理论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国家的需要程度以及理论主体本身的自觉程度。片面强调理论满足现实,并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积极引领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在得到人民群众认同、支持的基础上成为自觉信仰。
  一、培育的基本内涵
  所谓“培育”,根据《现代汉语》的解释,主要是指生物的发育成长,使某种感情得到发展,或培养教育等含义。培育和培养不同,培育强调在适宜条件令某事、某物成长或繁殖。
  培育是一种过程。培育作为国家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路径,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979年3月29日,宋庆龄在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儿童,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革命未来的大业,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新的长征,要由青少年来接力。培育儿童的工作,涉及到整个社会,关系儿童,人人有责。” 〔4〕 1987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的通知中指出:“培育良好作风,要靠思想教育、严格训练和制度约束,靠艰苦磨练和点滴养成,靠领导干部作表率。” 〔5〕从而可以看出,政府一直以来就对“培育”二字给予关注。
  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主要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过程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长,主要指称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培育,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发育成长、不断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和话语权;不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社会多元价值、多元社会思潮交流的环境中健壮成长,展现作为主流价值观的理论魅力、说服力、凝聚力、引领力等。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主要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认同、支持和践行,不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群众头脑,成为他们社会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指针,让群众真信、真用。
  就第一个层面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建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的结果,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本质,由此,它是一个刚刚脱胎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产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要不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力量,使之内在不断发展起来,不断增强其理论魅力、说服力、凝聚力、引领力。
  就第二个层面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对人民群众的培育,其主体是人民群众。使得人民群众从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实现培育的高度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供信仰支撑。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种过程,培育并非等同于建成。这个过程本身就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问题。“三个倡导”作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论述,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即是说,现阶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是培育“三个倡导”。
  同时,也必须看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封闭的培育没有出路。既然如此,就不能现在马上固定几个词语去培育、去灌输。相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继续深化解放思想,破除一些条条框框,打破一些传统的固定思维。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阶段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回避其阶段性,而且要充分把握其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本身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有其自身的规律。毛泽东说过:“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6〕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阶段性,才能有的放矢。当前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说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仅停留在初始阶段,只有当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相当广泛的理解和认同,并内化为其行为方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算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培育存在风险。就如同改革一样,培育的过程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在全球化视界下,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不断增加,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要考虑其风险问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潜在道德风险和心理风险等。所谓道德风险,就是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在人们的道德素养、道德水平提高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尤其在把握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观上,容易被先入为主的西方概念所操控。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一谈到民主、自由、平等的话题,都习惯性地以西方的标准来衡量。如果没有培育好,容易坠入西方概念控制的恶谷。这一点必须引起关注。
  所谓心理风险,指的是由于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做到入脑入心,加强针对性。并且,要与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利益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在坚定不移地维护群众的现实利益的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否则,泛泛而谈的、空洞的陈词滥调,容易引起群众的心理抵触。当然,心理风险还包括人民群众认同的风险。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关系到培育的成败。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加强科学预测,在思想领域,不能简单、机械地以“试错”的方式进行,必须要在科学研究、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必须看到,在封闭形式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要面临风险。以史为鉴,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培育,与时俱进,才能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性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是全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7〕,主要表现如下:
  其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如何,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对治理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战略,这是实现现代社会治理的重大转变。但是,一个国家从传统管理方式到现代化治理方式的转化首先是一个价值考量的问题,其次是价值引领的问题。进而言之,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要从主流价值的层面说清楚、讲明白。而且,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必须要以主流价值观为指导,只有在价值观念上达成共识,才能汇聚国家力量,共筑中国梦。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有具有现代性的价值指引。只有理念和观念的现代化,才能推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此,《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8〕这就是要在思想层面、价值层面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高价值指引。
  其二,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掌握群众,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在改革进入攻坚时刻,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科学理论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在于掌握群众,并使之内化为群众的信仰,外化为群众的行为方式。只有以坚持科学的力量来武装群众,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言,“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10〕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有效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群众所接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指引和价值导航。
  其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现代人的发展的精神需要。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在于人民的奋斗(诚然是指在党领导下的奋斗),只有国家好、社会好,个人才会好,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紧密关系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要紧密。个体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推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社会进步。
  同样,个人发展好,社会发展好,国家才能发展好,这也是一条硬道理。在全球化视域下,国家发展的全球性视角,需要每一个人拿出自己的政治意愿和国际眼光,才能使国家建设得更好。这就需要培育群众的现代理念,认同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念。列宁指出:“只有通过与现实的经常接触,人们的头脑才能摆脱传统观念势力的束缚。” 〔11〕 不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摆脱“小富即安”的观念,才能摆脱有些干部心中的不想改革、改革累了的观念。正如列宁当时在领导革命时期那样,“我们的策略是不断向工人解释他们的真正的阶级利益,清楚地向他们指出社会现实以及他们的生活,使他们的头脑愈来愈注意当今世界的现实”。 〔12〕 当代中国,同样需要让每一个社会成员了解他们的真正利益和梦想,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在与实践发生关系和作用中更加注意当今世界、当代中国的发展。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3〕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内容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学术界就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炼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也产生了多样性的观点。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议题,目前学术界的提炼有很多种,内容繁多。据有关学者统计,目前已经有二十多种观点。有学者提出一些观点,认为 “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团结和谐、开放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14〕也有学者认为“民主、公正、和谐”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等等。尽管学术界有几十种提炼,但是均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仍然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中。
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有着那么多种、甚至是混乱式的提炼(即各个内容之间的层次不一样),或许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解有密切关联。要进一步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有必要弄清楚它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2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