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调研报告(高校)

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调研报告(高校)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对社会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 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较高的阶段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他们大多刚刚出生,对那次事件没有深刻的经历与体会,缺少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储备。因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场危及全世界、全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态度和社会认知,对我们分析研究危机状况下当代高知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和参考价值。
    基于此种考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课题组于2020年2—3月组织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影响”的电子问卷调查,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13542份,回收有效问卷12897份。调查样本中,女生占51.7%,男生占48.3%,年龄主要集中于“95后”和“00后”,其中,18~23岁占81.1%,24~29岁占17.7%,30岁及以上占1.0%,18岁以下占0.2%。从政治面貌上看,以共青团员为主,占80.4%;其次是群众,占10.1%;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9.1%;民主党派占0.4%。从学历上看,本科生比例最高,占61.7%;其次是硕士生和专科生,分别占20.4%和12.2 %;博士生占5.7%。课题组对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学习状态和担忧、期盼、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期望能够对有关部门了解大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状况、研判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思想动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为接下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两项工作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
    一、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既具有普通社会民众的心理状态,如人际交往活动减少、生活规律被打乱等,进而可能会出现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大学生由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对网络工具的熟练使用,其行为特征与普通社会群体相比又存在显著的差异。调研发现,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平和中透出理性乐观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对病毒来源及传播途径缺乏科学认知且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居家隔离、避免聚集就成为疫情防控、切断病毒传播的最好方法。但居家时间过长,亦会对个人情绪产生影响。调查中了解到,疫情暴发之初,学生心头不免存有畏惧感和恐慌感,但随着战“疫”的深入推进,学生逐渐认识到,病毒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过分畏惧病毒的心理。抗击病毒,不仅要依靠外在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和医疗技术,更需要个人内在的积极阳光的心态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疫情期间花费时间最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排名前三的选项依次是:关注疫情信息的同学占比63.5%,学习专业知识的同学占比45.3%,做家务、烹饪和手工的同学占比41.5%。此外,娱乐休闲活动也占一定比例,调查显示,看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的同学占比32.5%,玩电脑、手机游戏的同学占比28.4%,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占比20.4%,听音乐的同学占比14.1%,看网络小说的同学占比9.3%,阅读经典名著的同学占比7.8%等。值得注意的是,另有少数学生选择“闲得发慌,但不知道做点什么”,仅占比3.9%。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居家事宜,生活丰富多彩。
    当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具体事情上后,负面情绪自然就会降低。在关于“大学生自我评价其情绪受疫情影响的程度”调查中,选择“一般影响”的学生占比最高,为48.5%,选择“很大影响”的学生占比5.3%,选择“较大影响”的学生占比20.1%,选择“较小影响”的学生占比15.3%,选择“很小影响”的学生占比10.8%。整体来看,认为疫情对自己情绪影响大的学生占比为整个调查人群的25.4%,认为疫情对自己情绪影响小的学生占比26.1%,认为疫情对自己情绪影响一般的学生占比48.5%。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整体表现是好的,从最初的紧张恐慌到焦虑茫然,逐渐变得理智清醒。随着大学生对疫情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心态也越发呈现出理性平和的态势。调查显示,有81.7%的学生表示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形势很乐观,14.1%的学生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形势有待观察,只有4.2%的学生表示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形势不乐观,显示出大多数学生对疫情过后中国发展的强大信心。
    2.关注中映射思考深度
    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的代表,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相关问题高度关注。调查显示,在关于“疫情期间最关注的问题”调查中,有85.3%的学生选择了“疫情发展形势”,71.5%的学生选择了“医护人员健康安全”,排名前两位。疫情期间,学生们看到了白衣天使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抗疫一线的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和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这种舍己为人的职业情操,激发起了当代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场举国参与的战“疫”,是一次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检验,涉及政府决策水平、信息公开程度、媒体监督状况、干部能力素养等多个领域,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次“大考”。大学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对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对疫情相关问题的关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认识在不断深入。调查显示,有36.4%的大学生关注重点疫区的防控形势进展,35.3%的大学生关注疫情防控信息的公开透明,24.7%的大学生关注捐赠物资的合理使用和监管,11.1%的大学生关注渎职官员的问责,10.3%的大学生关注各地具体防控措施的有效性,9.5%的大学生关注疾病预防控制制度的完善,8.7%的大学生关注确诊患者的收治及康复情况,8.3%的大学生关注公众采取的防护措施,5.1%的大学生关注重点防控物资的供应等。调查表明,疫情的突如其来,促使“象牙塔”中的学子们超越个体层面进而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们普遍认为,这么大规模的突发性危机和这么大范围的国家管控,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所难免,这是考验,也是促进。我们既要着眼当下,冷静思考、全面审视、深入总结,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更要放眼长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更加全面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形成更加精细化、更加高效的应急反应体系,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提升社会的治理效能。
    3.认可中体现层级差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使得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向积极向好的态势拓展,显著提高了党和政府在青年中的影响与威望。***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一线,大学生从中央领导同志这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行动中看出,党中央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调查显示,有95.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政府使疫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控制,93.5%的大学生认为疫情防控政策有力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92.2%的大学生对控制疫情的各项举措表示支持和拥护,91.4%的大学生认为疫情防控体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84.3%的大学生认为此次疫情提高了自己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以上数据说明,中央的决策部署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高度认可和衷心拥护。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学生对政府的态度呈现出层次性差异,对中央的防疫工作认可度要高于地方。调查显示,有92.5%的大学生认同中央有关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及时有效,而认同本地相关部门的防疫措施执行到位的比例则为87.4%。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对防控工作的层次性认知同样明显,居住在非湖北地区的学生对防疫措施的认可度为91.2%,而居住在湖北地区的学生对防疫措施认可度则低一些,为81.5%。调研中,学生们对湖北早期疫情信息公开不及时,错过了疫情防控的黄金期;感染人员排查不到位,社区防控网没有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干部作风不实,填表格“抗疫”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医患供需不平衡,很多感染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湖北省和武汉市红十字会表现欠佳,捐赠物品统计、分配、运输混乱,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有较多意见,希望针对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把在疫情防控中积累的经验教训真正转化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机制。
    4.灾难中感悟蓬勃力量
    大灾大难现人间真情。疫情暴发后,爱国情怀的集结号浩荡响起,五湖四海的力量如潮水般集结。调查显示,当被问及“疫情中最感动/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88.9%的大学生选择“专家、医护人员在一线舍身忘我”,83.4%的大学生选择“集全国资源、力量驰援湖北等重点疫区”,72.1%的大学生选择“迅速建成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等集中救治场所”。此外,有38.7%的大学生选择“采取武汉‘封城’坚决防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32.1%的大学生选择“快递小哥、基层工作人员的敬业奉献”,28.8%的大学生选择“各地纷纷为武汉加油,向重点疫区捐助物资”,20.3%的大学生选择“群众踊跃报名加入志愿者团队,参与志愿服务”,17.4%的大学生选择“海外同胞踊跃捐款捐物快递回国”,13.8%的大学生选择“新冠肺炎患者积极勇敢面对病情”,9.5%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机向武汉运送捐赠物资”等。在灾难面前,当代大学生看到了忠诚和奉献,看到了万里长城傲然不倒,也看到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调研中,很多学生在谈论起疫情期间的感受时,“泪水”“无私”“守望”“大爱”等都是反复被提及的高频词汇。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对火神山、雷神山和终南山的期待”“方舱医院内的欢快舞步”“人民子弟兵奔赴前线的欢呼”“痛失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护士与女儿隔空拥抱的温情不舍”“医生和党员主动请缨赴一线的生死状”等视频和新闻感动着。大学生自己说:“苦中作乐、逆境前行是中国人精神世界里不可消磨的文化因子,民族的苦难、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成败,我们总在最困难的时候负重前行,找到出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真真切切发生的感人场景和动人故事,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状态虽有波动起伏,但始终保持“三少三多”的大局稳定,即抱怨少、恐惧少、宣泄少;感动多、拥护多,期待多。
    5.危机中展现责任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引领当代大学生看清宏大与渺小中的价值选择和使命担当,使青年更加领悟到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内涵,检验着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他们首先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调查显示,大学生高度配合应急管理的要求,有98.6%的大学生表示会尽量避免出门聚集,98.3%的大学生表示可以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由于大学生本身知识水平较高,在认知上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科学预防疾病的方法,对用科学战胜病毒有着坚定的信心。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大学生还努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防控。虽然很多学生不能去一线抗疫,但是他们在村口、社区守一方平安,在高铁站和高速口的人流和车流中恪尽防治职守,在防疫用品生产工厂参与保障复工,更多的学生自觉上好线上课程,准备好升学备考和求职就业,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调查显示,有95.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愿意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在具体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方面,有71.3%的大学生能够积极向亲人朋友宣传防护知识,35.8 %的大学生能够配合社区做好防控工作,20.3%的大学生能够做到举报网络谣言、积极辟谣。此外,当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地的“云监工”(占比17.5%)、为重点疫区捐款捐物(占比15.9%)、转发求助信息(占比14.3%)、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占比10.6%)、创作以防控疫情为主题的短视频(占比8.1%)等活动,大学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调研中有学生说:“在疫情之下,我们更加明确了自身的时代责任,时代洪流中我们很渺小,但也有塑造伟大的能力,防控战疫有医生、护士、警察、基层干部,也一定有我们大学生的身影。”可见,疫情当前,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体现出自身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他们意识到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7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