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川渝两地学校文化建设巡礼一、考察工作基本情况介绍按照香坊区教育局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年的整体工作安排,继第一阶段“校长汇报、专家点评”工作的结束,我们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工作落实,即组织一批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理念前瞻、认识到位、落实较好、效果突出的校长到学校文化建设比较发达,走在全国前列的重庆、成都等地区的部分学校实地踏查、参观访问、沟通交流,以达到认识先进、再促反思、感知不足、迎头赶上的目的。考察团于2013年5月12日启程赴重庆,5月18日结束,于成都返回,一行共11人。成员构成有教育局的行政领导、业务科室的科长及视导员,高中、初中、小学的校长等,我们还特聘请了市教育局招生办的党总支书记刘长有同志作为香坊区学校文化建设的顾问,共同前往川渝两地考察,以便对此次考察活动及时进行理念的梳理及认识的提升,并引领大家及时品读先进思想,品味鲜活案例,品鉴成功之道。此次考察我们共走访了两市——重庆市和成都市的六所学校,听取了六位校长、一位教育副区长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介绍及教育发展的宏观规划的汇报,并与重庆市南岸区初步达成了建立教育友好区的意向。在成都市草堂小学考察时,恰逢广西河池地区的21位校长也到此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及管理的考察。借此机会,双方的考察团成员、成都市教科所及草堂小学的领导共三十余人就当地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交流与讨论,都感获益匪浅,不虚此行。二、考察工作的具体情况(一)重庆考察在重庆考察期间,我们共走访了4所学校,分别是九龙坡区的铁路中学、杨家坪小学,南岸区的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永川区的上游小学,历时两天。参观了丰富多彩、内涵隽永的校园操场及楼廊文化,听取了四校校长的汇报,并与之进行了交流,深切地感受到了山城教育及校园文化的魅力,及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带动区域内其它行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5月13日上午,考察重庆市铁路中学。这是一所有着57年办学历史的企业转制、初高中一体的完全中学。在校学生6000余人,教师230余人。学校借助校园内地势起伏、峰峦叠翠的自然环境,将学校打造成了自然景观优美的公园、人文气息和谐的家园、学校文化高雅的学园、学生活力奔放的乐园。
学校开展以“星光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多元课程,多元评价,多元交流,多元空间,促进多元发展”。着力打造能够促使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提出了“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育理念,并请魏书生书写,镌刻于大门旁的石碑上以及各种标识牌上,警示、醒目,起到了对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行为的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理财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校长利用个人的人脉关系,将美国花旗银行的总裁请到学校,为全校学生进行演讲,与学生交流。这一点,对于鼓舞学生的士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学校显性文化的建设上,铁路中学呈现出了“三多”的特点:第一,塑像多。铁路中学特别注重“名人”与“伟人”的影响,校园内到处是名人与伟人的塑像,这无疑向学生提出了努力的目标,这种无声的指引使学生在当前学习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第二,宣传栏多。学校非常注重引领教师与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培养能力。如教师的教学技能展示、个人艺术素养展示等,学生的艺术素养展示、体育技能展示、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活动开展后及时进行宣传。所以,学校的宣传栏比比皆是,内容丰富多彩。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矫健的身影,活跃的身姿。每一名教师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风采。这对于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定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心理上熏陶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的情感,调动教师用心工作的热情等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点,学校可谓是用心、用力、用情。第三,景观多。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由于地势高低起伏,小溪潺潺,学校依山就势,建造了很多假山、亭台,池塘里鱼儿戏水,树丛中鸟儿啁啾,好不惬意。因此,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或三五成群地漫步其间,或闭目休息,或捧一本书在认真研读。操场上,也有正值风华正茂的学生在奔跑跳跃,纵横驰骋。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静与动和谐相容、阳光与快乐和谐相生的画面呈现于我们的眼前,使我们体会到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参观完学校的自然环境,我们聆听了铁路中学于校长的报告,并与之进行了关于学校管理、办学理念的交流。5月13日下午,考察重庆市杨家坪小学。这所小学以书法特色见长,提出了“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办学理念,以彰显“立字立人”的办学特色。这是一所三校合一的小学,由当初的名不见经传,发展到现在以书法特色驰名于山城。二十年时间,三校文化的交融,始终没有脱离一条主线——写字!徜徉其间,感慨于“精品、精致、精神”,感动于“真实、朴实、扎实”。精品。处处是精品不为过。虽是弹丸之地,却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校园浮雕墙以故事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展现着书法文化的无限魅力。学生喜闻乐见,教师乐此不疲。所以,吸引了很多爱好书法的社会各界人士趋之若鹜,对于提升学校档次,乃至于提升重庆市教育文化的软实力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精致。空间绝无浪费之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教育,每走一步都能看出精雕细琢的痕迹。文化墙的四个主题大气磅礴。分别是“九石翘若龙、山水大都市、九州天下一、环球共一村”。主题的设定立足于学校教育,着眼于民族未来,深刻、精当,高屋建瓴,使人真正领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精神。老师的敬业精神,学生的认真精神。参观中恰逢有一节老师的校本课“软笔书法教学”。我们走进教室,老师正在讲解字的间架结构,从起笔到落笔、收笔,条理清晰,从写字讲到做事,从字形讲到字意,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学生认真地听,用心地写,凝眸运气,力注笔端,一个个方块字如精灵一般跃然纸上,学校“立字立人”的特色得以实实在在地体现。二十年磨一剑,学校的书法特色文化,从1996年提出,经历了“特色项目孕育阶段(1993—1999年)”、“特色项目推广阶段(1999—2003年)”、“办学特色初显阶段(2003—2006年)”、“办学思想确立阶段(2006年下—2007年上)”、“特色学校发展阶段(2007年下——现在)”。五个阶段,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社会认可,老师喜欢,学生受益——书法教育被一群热爱书法的人做到了极致。真实做教育、朴实做工作、扎实做事业,这样一群人真的很令人感动。由此,在接近四个小时的参观、汇报、座谈后,考察团的顾问,市教育局招生办的刘长有书记欣然应约题词:“字如其人,文如其校,特色彰显,满园墨宝”。5月14日上午,考察重庆市永川区上游小学。永川区是由于重庆化直辖市,由先前的永川市撤市建区合并而来。所以,该校距离考察团的驻地较远。早餐后匆忙出发,经过六十公里的高速公路的长途奔波,来到上游小学。这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为一体的学校,有200多年的建校历史,可谓底蕴深厚。学校占地面积25000多平方米,在校生3000余人。在我们惊叹于学校面积之大之际,学校的陈小瑜校长却说,这仅仅是永川区规模处于第三的学校。这所学校以打造“博雅文化”为特色,通过开展“家政体验式教育”,在培养学生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更主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自理自立的能力,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优雅的行为举止,从而达到“以博雅行天下”为目地。尊重历史,遵循传统,学校确立了“一步一梯,力争上游”的校训,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文化背景下,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个人素质,都会受到良好的熏陶;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上,都会如校名一样,力争“上游”,这一点,其实就是学校教育应该给学生积淀的文化底蕴。5月14日下午,考察重庆市南岸区第十一中学校。这所学校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岸区主管教育的莫副区长作为学校的前任校长,也应学校之约参加了我们此次考察的参观与座谈。该校共有三个教学区、三个就餐区,三个活动区,占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规模之大,堪比大学。如果形容我们参观后的心情,“震撼”两个字也不足以表达。在参观过程中,以莫区长为首的接待人员侃侃而谈,从学校的历史沿革,到学校发展的成就取得,都彰显出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仅在经济投入上,2012年,南岸区就为教育投入达到14个亿,占全区GDP的五分之二。参观后的座谈,南岸区教育局年轻的孙局长前不久曾在《人民教育》上读到了关于哈尔滨市香坊区“高位均衡”发展教育的报道,很感兴趣。鉴于南岸区在教育发展上也提出了“高度均衡”发展的战略思考,也有到香坊区考察的构想。因此,莫副区长提出了两区建立教育发展友好区的意向。可以组织业内人士定期互相考察、学习,互相交流,互通有无,达到“1+1>2”的发展效果。考察团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二)成都考察结束了重庆市的教育考察活动,考察团于5月15日奔赴成都市继续考察之旅。5月15日下午,考察成都市草堂小学。之所以命名为草堂小学,是因为该校区紧邻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居住的草堂而得之。久远深邃的文化已熏染渗透到了校园的一草一木,灵动而鲜活的教育行为张扬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与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在草堂小学,我们重点考察了两个方面的的内容,一是学校的“诗书文化”,二是学校“轮值校长”的管理文化。草堂小学提出了“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的诗书文化培养目标。学生不仅大量背诵诗圣杜甫的名篇佳句,而且自己写诗,自己创编与诗意相配的舞蹈。每个班级都有着充满诗情画意的以“XX诗社”命名的名字。学生们徜徉在诗风雅韵之中,感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深邃内涵,接受着千年历史的文化洗礼,积淀底蕴,成就人生。在学校管理上,学校采取的是“轮值校长”的管理制度。轮值校长包括长期轮值校长和月轮值校长制度。每个学年组就是一所分校,学年主任就是这所分校的轮值校长,一般比较固定,不会轻易调整。分校轮值校长相对来说有较大的人事自主权及常规管理的自主权。月轮值校长一般根据每个月不同的重点主题活动内容,而由老师自由、民主选举产生。月轮值校长一般都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以便组织学生、老师开展各种活动。这种学校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有管理学校的机会,面对着平等的机会,能者管理有方,组织各项活动井然有序,深受大家喜爱与支持。每个人也不再把管理学校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学校很多充满智慧的创意就是由此产生。这种管理模式激起了香坊区教育考察团与广西河池地区教育考察团的浓厚兴趣,双方争相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主持会议的校长与主任提问,比如说轮值校长的权限问题、人事问题、财务问题;轮值校长的产生与任期问题;轮值校长的工作量问题;轮值校长与在职校长的关系处理的问题等等,校方均一一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由于就进,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草堂小学后,考察团参观了这所名校所依托的“杜甫草堂”,穿越历史的时空,与大诗人杜甫来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采撷文化的精灵,感受到了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5月16日上午,参观考察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这是一所以明代四川省唯一的状元杨升庵(即杨慎)的名字命名的普通中学。校长周鸣烈以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情怀,提出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长处”的教育理念,并手书后做成大字悬挂于教学楼的主墙最显眼处,以激励学生、教师奋发图强。周校长以一名普通人的教育情怀,把一所普通中学经营得井井有条。以自己善于发现人才的眼光,培养各种特长生,尤其突出的是学生的排球特长,校排球多次获得四川省中学生排球大赛冠军,并代表四川省冲击全国中学生排球大赛。这一点正践诺了周校长的教育理念“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借用文化宝地,举行聘用仪式。参观考察完成都市升庵中学之后,借用升庵中学曾是状元故里这一文化宝地,考察团举行了正式聘请哈尔滨市教育局招生办党总支书记刘长有同志为香坊区学校文化建设年顾问的仪式。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考察工作也在这一激动人心的仪式举行之际结束,收获满满,感慨良多。三,考察后的思考考察工作结束了,反思、回味、对比、思考却远未结束。正所谓“庐山诸面均识得,品头论足盼道同。峰岭虽有不同路,万流归宗教育情。”
第一,学校文化建设形成系统,发挥实实在在的育人作用,关键取决于一个人——校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校长的思维取向、教育理想决定着学校文化的方向。第二,校长的思维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文化的影响力。所以说,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统领。既要静下心来思考,还要潜下心来研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灵魂,既要有高瞻远瞩的大气,还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第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来源于理念的引领、长期的积淀、睿智的总结、不断地提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不变化的固态实体。这是一个继承发扬的过程,还是一个旧瓶不断补充新酒的过程。第四,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急功近利,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第五,学校文化建设要想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必须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凝心聚力,目标一致。而且,不能朝令夕改,因为换主要领导而从头再来。那样的话,既形不成底蕴深厚的文化,更不可能建设成内涵深邃的学堂。学校本应是文化之地,如果没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其教育的力量会被削弱很多。第六,学校文化的建设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既可以依托于历史文化背景,也可以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来继承和人为设计具有鲜明特点、体现办学理念的文化。但是绝不可以无文化背景,决不可以无管理与规划。第七,无论是大手笔还是小而精,都要一以贯之,一条主线牵动,一脉相承延续,不能朝令夕改,将换政变。而且文化的主线必须明晰,不能千头万绪,主题繁杂,不能模棱两可。第八,学校文化建设,不单单是学校自己的事,不仅仅是当下的事。“场”在学校、师生,“气”罩社区、学区,“效”映社会、政府,“利”泽未来、历史。所以说,学校文化建设看似简单,但是从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民族、对历史负责的角度看,必须要取得政府、社会、社区的支持,高站位,低起点,大处着眼,细处着手,长久规划,代代继承。这样才能形成体系,发挥本质作用。第九,任何一种学校文化都会成为学生的人生底色,任何一个孩子走出一所学校的时候都会带着这所学校的烙印。所以,对于学校文化的评价不能简简单单地以“好”或者是“不好”来评价,而应以这种文化给孩子的人生积淀了什么样的底蕴来评价。基础教育本就不是精英教育,但是任何一个精英都经历过基础教育。这里的“基础”,更大程度上应该是“学校文化积淀”,而不是课本知识。第十,学校文化建设不是“有钱”就能完成的工作,但是“没钱”肯定会有一定的制约。所以,经济基础很重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