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非公经济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两个组织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新经济组织”是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被称为非公经济组织或非公经济体。这些组织在所有制上与传统的公有制经济组织有所不同,它们以私人或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这些新经济组织的数量庞大,覆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们也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些新经济组织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经济组织形式,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任务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一规定强调了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党组织积极履行职责,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同时领导和协调各群众组织,团结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这一规定体现了党组织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关注和支持,旨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还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支部的职责和任务。根据条例规定,党支部应引导和监督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依法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努力建设企业先进文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一条例的出台旨在加强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领导作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非公经济组织中的“两个覆盖”,是指通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作用。这一政治功能包括在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党的组织覆盖,可以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健康成长,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促进企业发挥社会价值作用。这种覆盖的方式,旨在确保非公经济组织在政治上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政治引导和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书记曾强调,“两个覆盖”不仅仅是指党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党的宗旨和作用能否真正覆盖到每个党员和组织的行动中。一些非公经济组织确实非常注重党建工作,努力推动单位整体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也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非公经济组织存在着缺乏政治觉悟的问题,对党建工作持消极态度,将其视为负担,只是应付形式,没有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单位的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和管理运营中。党建活动只是形式上的,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甚至被用来虚张声势,追求名利。一些曾经有影响力的非公企业频繁涉及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丑闻,一些企业家(其中有的还是党建工作的主要领导)也因此遭受失败。这并不是因为单位没有党组织,而是因为党组织没有真正发挥起政治功能和作用。

那么,对于非公经济组织来说,党建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呢?或者说,如何扎实地开展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首先要解决的是“视野”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政治视野。缺乏政治视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自负侥幸心态。一些企业认为他们的发展完全依靠自身能力,对党的好政策没有感恩之心,甚至依仗资本力量自以为是,忽视了党和政府的支持,甚至试图对抗组织、绑架政府、挑战社会。二是缺乏政治远见。一些人对非公经济组织抓党建持有抵触、对立的情绪,将非公经济组织视为“法外之地”,认为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就是与非公经济“过不去”、“找麻烦”,甚至认为是有意打压。

鉴于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成效,主要取决于企业决策者的态度,因此解决非公经济组织出资人、决策者的政治视野至关重要。首先,非公经济组织决策者必须具备清醒的政治意识。党的领导地位是毫不动摇的,党中央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决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非公经济组织接受党的领导是理所当然的。作为非公经济组织的领导人与决策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任何企图摆脱党的领导、对抗党的领导、消极应对党的领导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持有这种心态或许能够暂时得逞,但绝对不可能长久。其次,要深刻理解党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领导的真实意图。决策者应该深刻认识到,党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的领导,绝对不是故意为难,而是真心希望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帮助企业取得更高、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那些对加强党对非公经济组织领导持消极态度的人,只是在走形式、做样子,实际上是在根本上放弃了党的指导和党组织的支持,这不仅是政治上短视,也是格局上的小聪明大愚钝。

其次,我们需要解决"合魂"问题。企业的"魂"是其长期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许多非公经济组织都确立了自己的"宗旨"和"经营理念"。所谓"合魂",就是指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要引导单位将自身的"宗旨"和"经营理念"与党的宗旨融合,使企业的核心价值与党的价值观相一致,确保企业听从党的指导,与党同心同德。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的主要政治功能是引导其正确决策,确保在涉及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上与党的政策保持一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使企业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轨道,绝对不能违反党纪国法,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导致企业出现问题。

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凝心”。中国共产党因其正确的宗旨而成为世界上最善于、最广泛凝聚人心的政党。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开展凝心工作,就是真心实意地支持非公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因为企业经营归根结底是“人心”经营,人心向背关系到企业、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把人心理顺,才能把事业做好。企业人心涣散、缺乏正气,必然导致规则、制度、决策、导向、风气等方面的偏差,也就无法凝聚人心,事业也无法兴旺发达。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党组织深入细致地工作,依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形象示范、引导和带动身边员工确立企业主人翁意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工会、职代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凝聚人心、弘扬正气。党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派的非公经济组织非常需要企业党组织发挥弘扬正气的功能作用,引导企业公正正派地处理事务,尊重和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尤其是体贴关心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真正凝聚人心,引导人心关注企业的发展和兴盛。

第四要解决的问题是“凝心聚力”。所有企业都渴望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之所以“都渴望”,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对现有的执行力状况不满意。多年来,企业们一直试图模仿外国的经验,但结果却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因此,提起执行力问题,他们倍感头疼。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本质就是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锻造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即执行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三度”:一是思想认同的高度,二是方法科学的深度,三是组织领导的力度。中国共产党擅长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善于深入发动群众以集思广益,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组织领导力量。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应以业务任务为中心,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作用。在制定决策之前,应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想动员,启发教育员工认清完成中心任务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职业意义,统一认识,提升觉悟,达成思想和意志的高度一致性。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不得要领和纠正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帮助执行者提高执行能力和掌握科学方法,完善操作规范和流程。在督促落实时,要依靠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功能和力度,监督检查落实的效果,注意纵向和横向的协调,防止截留或阻碍。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找准症结,迅速纠正。党组织在凝心聚力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作用,这是在长期而艰苦的独特斗争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也是其他组织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第五要解决“育才”。非公经济组织的人才观和党的人才观应该是一致的,或者说,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非公经济组织希望的人才。我们党一直以来都注重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培养人才,而非公经济组织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在推进党的建设过程中,非公经济组织应该着眼本单位的未来发展,将人才培养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用先进理论、先进知识来武装人才,用正确的行为、正确的风气来引导人才,用高尚的标准、高尚的道德来培育人才。我们要纠正用人风气。非公经济组织要想走得更远,做得更好更强,必须注重选人用人。因为用人是决定方向的,选对一个人可以激励众人的斗志,而用错一个人则会让整个团队失去信心。我们要营造励志的氛围。党组织要设定各类人才标准,树立人才培养的榜样,积极表彰奖励那些敬业的楷模。我们要致力于培养规划。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时,应该制定明确的德才兼备标准,制定长远的培养规划,制定年度的培训计划,并采取具体的锻炼措施。

第六是传承“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谱系,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如:群众路线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思想教育方法、典型引路方法、两个结合方法、尊干爱兵方法、民主集中方法、抓主要矛盾方法、抓两头带中间方法等等。这些精神谱系和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被视为“红色管理”结晶,也是非公经济组织前进途中所需要的精神食粮。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做好传承、弘扬和发展工作,注重在非公经济组织中运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使非公经济组织的宗旨、理念、精神、愿景等文化要素符合党的要求。在日常党建实践中,积极主动实践和运用党的传统方法,培育文化底蕴,塑造和提升整体形象素质。

总之,非公经济组织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众多就业成员。因此,重视和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只有非公经济组织的决策者自觉地支持党建工作,并真心实意地投入其中,只有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找准着力点,展示出党建工作的独特价值,才能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非公经济组织的“两个覆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两个健康”的目标。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5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