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点体会心得(做面点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一、从一篇阅读理解说起

这周某天,我们做一篇古文阅读理解《鹬蚌相争》。因为我们已经读完了《世说新语》的第一章《德行》,孩子也有了几十篇古文的讲解基础,所以他并不觉得陌生,相反有点小兴奋。做题过程中,还能说出字词的差异,说他都不用看答案的,肯定是对的。

题目中有一个句子:渔者得而并禽之,要进行翻译。他开始考虑得非常细致了,禽就是捉住,得是什么呢?如果也是捉住,说不通呀。得会不是是看到呀?他问我,我也不知道,最后我们看老师讲解,还真有这个意思,我感叹道,让孩子熟悉古文,从《世说新语》开始,真好【如何学好小学语文,请刷中文R习近平Z学古文】。能从小就培养他,按照古人的写法来思考文章字词,是一个正途,一定要坚持下去。

正因为他学习了《世说新语》,所以他对古文有点熟悉,所以他不怕古文阅读理解。因为熟悉,所以他能够读得非常细致,有些字词可能考虑得比大人还仔细,这是学习语文的正途。

面点体会心得(做面点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鹬蚌相争

二、从古人姓字号说起

今天,他拿着古诗词书,翻到一页跑过来问我。为什么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都有一个“晦”字呢?

他学习过程中,开始主动思考了,这是不错的开始。

我告诉他,“熹”是光明的意思,“晦”是不明的意思。中国古人崇尚中庸,名中“熹”太光明了,于是字和号中用“晦”这个字,让光明暗一点,这样人才舒服。

又比如,唐代韩愈,“愈”有超过的意思,于是号“退之”,退回来,这样人才舒服。

中国古人有这方面的考虑,孩子在读书中感受到了这一点。

这一切都是从古文启蒙,从古文每个字熟悉,开始的。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韩愈,字退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