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库个人工作总结自查报告(药库个人工作总结从思想)

来源:【绿色中国】

药库个人工作总结自查报告(药库个人工作总结从思想)

5月,正是中药材生长的大好时节。正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较量的人们,更加感受到了它的珍贵。

上下数千年,中药材在中国作为防治疾病的利器,在保障民众健康和民族繁衍中功不可没。中药材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药材宝库中,植物性药材占大多数,而且应用非常普遍。我国有1.1万余种药用植物,绝大多数来自森林和草原。因此,自古就有“本草学”之说。已知最早的中药学名著《神农本草经》流传至今。周杰伦演唱的《本草纲目》,歌名取自经典医书,歌词融入了16种古老的药材名,令人眼界大开。毫不夸张地说,绿色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地是中药材永远的家园。

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也是药库。时至今日,林草中药材产业蕴含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前不久刚刚下发了《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无疑为方兴未艾的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吹响了进军号角。

药库个人工作总结自查报告(药库个人工作总结从思想)

林草中药材产业肩负期望腾飞

林地、草地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之母。绝大多数药用植物在绿色的怀抱里自然繁衍。利用林草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这种优势和潜力愈加凸显。林草资源为中药材生长营造了优越的环境条件。林草资源生境丰富多样,可满足颇具生态特性药材的生长需要。由于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优良,极少受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污染,因此具备了培育绿色、有机中药材的天然优势。

除此之外,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还有众多理由。比如,利用林下土地资源生产中药材,不与“粮”争地,契合国家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要求。

林间林下草地产药,以药养林养草。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的意义更加重大。林草资源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无疑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战果。

没什么也别没健康。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利用生态培育方式生产中药材,可以提供安全、高效、绿色、有机的优质药材,以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说林草中药材产业是朝阳产业一点都不为过。

早在10年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第2年的9月,原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印发通知,遴选一批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发展规模较大、市场份额占有比例高的地区,启动了林下经济草本中药材种植补贴试点工作。

2019 年,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中药材种植培育,大力开发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产品。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林药、林菌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明确了用地等支持政策,以推动林下中药材生态培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林草中药材被列入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项目,林草中药材生态培育的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

在2022年新颁发的《指南》中,国家林草局提出的目标是:在坚决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充分发挥其生境优势,以中药材生态培育为核心,建设林草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和种植基地,推进药材生产加工及储藏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林草中药材产业体系,形成林间、林下、草地产药,以药养林养草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药库个人工作总结自查报告(药库个人工作总结从思想)

△大凉山中药材种植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坚持保护优先

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业优势。

为了保障林草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林草局提出了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放在首位的是“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保障林草资源的安全,是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的重要前提。因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第一要务。要以“四不”为底线。即:不采伐林木、不破坏地表森林植被、不改变林地用途、不污染环境为前提。种植中草药要优先实施人为干扰较少的培育模式,严禁毁坏林地、草地和森林草原植被,实现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适地适树、适地适草,是林草行业的铁律。在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中,也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要根据林草资源的区域性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以道地药材为主体,选择适宜的药材种类,采用合理的培育模式,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从而形成生产规范、产品优质、规模适度的林草中药材生产体系,为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林草局强调,要坚持市场主导、融合发展的原则。在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要遵循市场规律,对标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品种和规模。积极构建良种扩繁、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相匹配的中药材产业链,有效对接中药大健康产业的特定需求。

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是重中之重。在利用林草资源培育中药材中,要坚持绿色环保、规范生产的原则。要严格管控化学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加强生产技术、流程、环节等规范与管理。

在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道路上,加强资源保护尤为重要。在产业发展中,要严格遵守《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保护野生药用生物资源,根据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保护种质资源及药材产区生态环境。科学选育品种,杜绝外来有害生物。加强投入品管理,强化绿色生产。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离不开产地初加工与仓储物流基地。要依据区域药材生产规模、种类及产地加工要求,兼顾区域经济和交通状况,在林草中药材主产区,分区域建设药材产地加工与流通基地。建设规模适度的药材初加工、仓储、物流(集散市场)场区及其配套设施,配置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机具,保证所产药材得到及时加工和收储,方便销售和运输。

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是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的基本保障。要顺应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需要,提供生产技术、信息、质量检测等服务。承担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组织技术培训,对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投入品进行质量把关等;及时提供区域拟生产药材的社会需求信息,辅助决策(生产品种及规模),收集、发布区域产品信息,辅助销售等;质量检测服务包括:对区域所产药材质量进行检测,制定林草中药材质量标准,提供药材生产质量溯源服务等。

药库个人工作总结自查报告(药库个人工作总结从思想)

△林下套种中药材黄精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重在生态培育

生态培育是林草中药材产业的最大优势,也是关键所在。

林草中药材生态培育的涵义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在维护森林、草原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技术,在已经郁闭成林的人工林等人为干预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内,采用清洁化生产、绿色防控等生态培育措施种植中药材,禁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等可能污损环境或影响药材品质的投入品,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培育绿色优质中药材,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生态培育的主要路径有二。

其一是野生抚育。利用存有一定数量野生药用生物种群的原生自然生态群落,在维护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根据药用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生态环境特点,采用科学技术措施对群落进行保护、抚育,使其药用生物种群恢复或壮大,药材产量和品质提高,使其资源量达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水平。确定合理地利用周期、适宜的采收方法和采集强度,生产出质量近似于野生的药材。

其二是仿野生栽培。在适于某种目标药材生长的原生或类似环境中,若目标药材较少或没有分布,可以采用适宜方法栽培目标药材,使其生物种群个体数量达到适合规模化生产药材的水平,并模仿野生药材的生长条件进行抚育管理,培育质量近似野生的药材。

在林草中药材生态培育中,要选育优良品种,努力建设一批生态培育基地。根据区域地理环境、植被类型、气候土壤条件、生境特点,分区域按品种建设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基地。选择适宜的药材种类,采用适合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模式,严控肥料、农药等投入品使用,奉献出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绿色或有机中药材。

利用林草资源种植中药材,其生态培育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利用林下或树体及空间资源,种植具有一定耐阴性的中药材种类,被称为林药混作模式;林药间作模式则指利用林下空间间作培植中药材。在经济林、用材林的幼林期,光照充足,适宜间作多种药材,成林后间作耐阴性的种类;在不开垦草原、不破坏原生植被的前提下,增补或引种药用植物培育中药材被称之为药草混生模式。而药草间作模式,则是药用植物与牧草等草本植物带状间作。

有些林木浑身是宝。根、茎、枝条、树皮、树叶、树脂、花、果实及种子等均可入药。这些药用林木可单独栽培,也可多种间作种植,还可采用乔灌木复层种植,林冠上层为喜光的药用乔木,中下层为耐阴性药用小乔木、灌木或草本;还可充分利用林木根、茎、枝、叶或废弃木料、树皮等材料,培育寄生性药用植物、药用菌物或药用动物等。

为指导和规范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提高生态种植中药材的质量,保障林草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2021年7月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通则》。通则中规定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基本原则、种植模式、种植区选择、品种选择、关键技术、产品采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基地建设等基本要求。除符合通则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外,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还应当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

这个通则适用于人工干预形成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中药用植物的生态种植作业和管理。通则特别强调,要保护优先、尊重自然。在保护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稳定,适度规模开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利用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特有的环境条件,选择优良适生品种,坚持绿色清洁化种植。采用科学高效的现代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中药材质量,实行化学肥料和有毒农药零投入管理,从源头上保障产品安全。

在种植模式上,根据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种植区环境特点,采用不同的生态种植模式培育中药材。主要包括林下种植、草地混植、单一种植、间套作种植、轮替种植和生态景观种植等模式。鼓励集成创新其他生态种植模式。

与此同时,国家林草局还发布了林草中药材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2个通则,以推进林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林草中药材野生抚育通则规定了林草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基本原则、抚育模式、抚育区选择、技术要点、关键环节管控以及基地管理等基本要求。其目的是依靠自然条件、辅以轻微干预措施,提高种群生产力。

林草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是指在生态条件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中,根据中药材生长发育习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遵循自然法则和规律,模仿中药材野生环境和自然生长状态,再现植物与外界环境良好生态关系的中药材生态培育模式。

药库个人工作总结自查报告(药库个人工作总结从思想)

石斛

林草中药材产业重点建设九大产区

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地,到处都是生长中药材的好地方。为了加速林草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国家将重点建设九大主要生产区。

这九大生产区是:大小兴安岭林区、长白山林区、三北防风固沙林草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区、黄淮海地区林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林区、云贵川地区林草区、岭南地区林区和青藏高原林草区。

大小兴安岭林草中药材生产区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和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两个林区,主要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在浩瀚森林中孕育的中药药材资源不胜枚举。既有人参、防风、五味子、龙胆等《药典》收载种类,又有金莲花、返魂草、满山红、关苍术缬草手掌参龙牙楤木等其他典籍记载种类,还有水飞蓟牛蒡子雪菊月见草等引种栽培药材。可野生抚育的药材有关黄柏、五味子、刺五加、赤芍、玉竹、 黄芪、草乌苦参穿山龙等。

长白山林草中药材生产区的植被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林下适宜采用林药混作的模式。其主要药材资源有平贝母、细辛、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黄芪、赤芍、黄精、玉竹、党参、益母草等。这里还是返魂草、金莲花、接骨木高山红景天东北红豆杉蛇足石杉、龙牙楤木、宽叶杜香、大叶小檗等珍贵药材的栖息地。

三北防风固沙区林草中药材生产区,东起黑龙江、吉林、辽宁西部地区,西至新疆,囊括内蒙古全境及宁夏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和河北坝上地区,植被有半干旱、干旱和荒漠草原以及荒漠等多个类型。其主要药材资源中被《药典》收载的有甘草、麻黄、桔梗、防风等,还有金莲花、香青兰华北蓝盆花、珠芽蓼、百里香、墓回头、百蕊草、补血草等大量人们熟知和陌生的珍贵品种。在这一生产区,可生态种植药材众多,还有大量可仿野生栽培的药材品种。林下可采用林药混作模式,而草原宜采用药草混生和药草间作模式。

无论是由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秦巴山区组成的云贵川地区林草中药材生产区,还是包括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的岭南地区林草中药材生产区;无论是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自喀喇昆仑山、东抵横断山脉的青藏高原林草中药材生产区,还是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林草中药材生产区,其中药药材资源之丰富令人惊叹。

长江中下游地区林草中药材生产区,西起巫山、武陵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之滨,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及黄淮海平原,南至武夷山和南岭山脉北麓;黄淮海地区林草中药材生产区,北起长城,南至桐柏山、大别山北麓,西倚太行山和豫西伏牛山,东濒渤海和黄海。在每个生产区里,可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的药材都不下几十种,“森林是药库”的说法得到了充分佐证。

药库个人工作总结自查报告(药库个人工作总结从思想)

△林下中药材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恰逢东风

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显然不能一蹴而就。

要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林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是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强劲东风。国家林草局要求,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要主动加强与卫生健康、农业农村、中医药、药监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和推动解决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山入林,为林草中药材产业注入活力。完善政策机制是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林草局的《指南》中特别提出,鼓励各地建立持续稳定的多元投入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鼓励地方建立林草中药材投融资项目储备库,助推银企对接。

多项利好政策已经明确:在不破坏生态、森林植被和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可利用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适度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鼓励发展以生产药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中,优先支持林草中药材基地、企业和园区;优先支持优质林草中药材产品进入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名录;在重要林业节庆展会中,重点推介特色林草中药材产品。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大力加强林草中药材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迫在眉睫。科研部门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突破一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呼唤高质量人才。教育部门要精准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开展基层职业技能培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林草中药材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建立起产业创新联盟。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构建林草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体系。

各级林草主管部门要优化管理服务。一方面要完善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监管机制,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强化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要建立健全林草中药材标准体系,加快推动标准化生产。

产业发展要遵从产业规律。要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及各类新零售模式,拓宽林草中药材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各地搭建产业合作、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平台,推动林草中药材优势产地、产品加工基地与中医药大健康企业直接对接。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产业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要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林草中药材产业。

药库个人工作总结自查报告(药库个人工作总结从思想)

△道地药材源于绿水青山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扬帆远航

《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林下中药材生态培育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林下中药材产业的贡献将占较大比例。

推动林草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从认识的提升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广西林业集团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列入了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届时将建设中药材基地10万亩左右,打造成为全国南药种植重点企业。

这个集团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和《乡村振兴帮扶全州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实施方案》,规划投资约15000万元,利用3年时间,在全州县建设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预计到今年底,林业集团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15000亩以上。集团还在创新合作模式上下功夫。引进国内知名医药企业,采用“订单+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由知名医药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保价回收产品,林业集团出资建设,农户提供土地、劳务等,构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去年年底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林下中药材种植。该省提出,打造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产业带,实施铁皮石斛、天麻、草珊瑚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项目及野生中药材保育扩繁项目,完善贵州道地中药材产品体系。到2025年,该省林下中药材产业种植规模将达450万亩,野生中药材保育扩繁面积达到230万亩。

浙江省林业局采取多项举措,加快实施林下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程,强化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该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对林下经济发展作出了批示,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选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浙江省林下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林业局加紧摸清家底,下力气抓好林下中药材种子种苗来源和基地质量认证溯源体系管理,系统整理林下中药材种苗基地和野生林药资源的品种、规模、产量等数据,开展野生濒危品种和特色林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及野生抚育。该局提出,形成推进浙江省林下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要坚持质量标准,加强优质种苗选育,实施标准化生产,从源头控制质量,确保药材优质优价,努力构建源头追溯、企业诚信、质量认证的“三位一体”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发展订单种植。该局就如何加快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质地优良的综合性或定向种质资源圃和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广泛征求意见。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把大凉山打造成为全国特色中医药产业基地,是凉山州委、州政府确定的目标。近年来,凉山州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引导中药材种植基地、深加工企业落户凉山,推动了全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重庆城口革命老区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2.5%,大部分地区土地富硒,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滥采乱挖一度严重破坏了中药材资源。2019年,村民们告别了过去粗放的采药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2021年,全县中药材投产面积近10万亩,产值近7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纳翁乡民族村,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沿地带,耕地面积仅约830亩,林地面积3.4万多亩。2020年10月,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以中草药材种植为主体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内蒙古加格达奇林业局古利库管护区采取“支部引领+种养共赢+企民共富”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转型,职工增收。管护区积极发展北药原生态种植。为职工提供幼苗、油料、机具等,经过科学抚育、合理种植后由单位统一回收、统一市场销售,让参与种植职工无资金压力、无市场风险、无后顾之忧。管护区栽植黄芪苗600亩10万株。

石泉县林业局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互为促进”和“园区承载、企业带动、合作社引领”的思路,大力推行“药+药”“林+药”“药+草”“粮+药”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黄精、白芨、五味子、淫羊藿、山茱萸、大黄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培育秦岭健康医药、陕西久泰、陕西乾佑禾等龙头企业3家,建成育苗、种植、农旅康养、教研教学实践等基地7个,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2个,种植大户100余户,实现中药材产值近亿元。县林业局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

今年年初,宁夏枸杞现代产业学院正式挂牌。该产业学院的目标是建设成为集枸杞产品研发、项目孵化、双师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的重要基地,为枸杞基地建设、病虫害防治、深加工、营养检测、电商营销和枸杞康养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支撑枸杞产业从生产到销售、从线下到线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林草中药材产业是中国林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林草中药材产业蓄势待发、任重道远。对此,既要充满信心、给予厚望,更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铁铮 《绿色中国》2022.5B)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2500.html